顯示具有 2016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2016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星期一, 3月 20, 2017

給一些我幫不上忙的人們(算是障礙者之碎念爆發)

建議搭配這首

起因是很多人...包含大學時代看到一個也有自己私人憂傷的人

星期四, 3月 09, 2017

關於身心障礙者的母職協助

起因是我看了這篇2016的文章: 天下媽媽都是一樣的?一個身心障礙女性的觀點

但就算不當媽媽,退萬步言,
我想當的是平靜給人力量的女友/朋友...這個問題還更基本需要提
單戀已經是我曾經自苦的狀態(不被接受/學伴直接放生/不想被說開多線,你管我這麼多),
我不願意現在也這麼麻煩

然後這篇文章有論述有感想,
我就順便補上文內沒寫到的作法或制度:
(1)設計身心障礙者女性母職課程+類似團體治療的會心團體,
可以談一談人妻/媽媽身分跟想像,還有開放經驗分享,
甚至把從照顧到生活以及家居各種對策大公開,促進資訊分享
 *我也希望能有好一點的的社群與平台促進互動...臉書有點麻煩
長於女性成母職觀念的心理師可以進行介入

(2)開放身心障礙者媽咪帶小孩就醫時,
"申請就醫照顧助理"-這個是算時薪+車馬費
如果假日請他來就醫陪同,薪資就照假日加班工時計算

*畢竟我人資公司行政,我因工作關係還會看到/聽到薪水法令
知道有些居家照顧員或是就業服務員/社工
要跑外務的薪水不好&車馬費給不出來也是不行(這是現實問題)

(3)或許身心障礙者女性的家屬也需要支持團體吧!
讓家屬們看到:其實一起跟女兒們破除舊思維也很好

(韓國在二月底,有女性團體出來抗議2017某分保健社會院的社會情況報告,
此團體的團長表示:她真的很想教育同為女性的長輩們,這其實也是一種辦法
但不能搞得太強硬,才會對大家都好
詳情請見 端傳媒:結婚率低怪女性學歷太高?南韓政府報告惹禍了

以這位的思維回頭看身心障礙者家屬,其實也需要這樣的幫忙
才不會又卡在某些讓人生氣的外部批評當中,
也不知道其實某些舊觀念可以讓其他新觀念取代)

(4)或許ASD男性/女性,都更需要上台灣本土化的關係思維課程,
除了看看傳統性別角色設定或觀念之外,也帶入更實際可協助關係的作法,
以便使自己家人-以及先生/太太跟自己關係更好
雖然我有看到一些零星翻譯亞斯伯格家庭關係協助的文章,
但這樣的文章在中文世界""太少了"" 這塊的書單更需要開拓

*寫這段是有鑒於花媽跟某個網友轉某篇文章
詳情:探索亞斯伯格的家庭關係-感謝陳嫺霓同意轉載/譯者陳嫺霓.帆爸

星期三, 11月 02, 2016

不只為自己發聲~障礙者權益爭取的那段路(2)

關於機場或其他場所無障礙設施或服務的問題,
我最近去了一趟韓國,雖說是跟團,但在能力範圍內,
我還是會觀察當地一些有趣的情況:

1. 樂天世界(首爾市內室內+戶外遊樂園),室內區五樓是專屬障礙者使用的空間,
如果是障礙者旅行團到這裡,你們可以安心使用-
這不對一般人或肢體自由組的人開放喔!

附近樂天集團相關建築附屬停車場,有身障坡道好入場跟專屬車位,
若是占用也會罰錢的!
*我不知道這罰不罰外國人,請自由行的大家麻煩要注意!

2.我在N首爾塔觀景台準備下樓搭電梯排隊的時候,
意外看到YTN新聞(這家媒體我在台灣也聽過、也看過)
也剛好晚間新聞的安排有手語譯員(我有拍照存證)
她的存在感覺是大螢幕電視的十五分之一的大小,
但只有傍晚新聞時段有手語譯員有點可惜!
(你想嘛)

另外,N首爾塔入場入口本身是樓梯....(無奈)

3. 不知出於什麼緣故,某些旅館是後門有坡道
一方面身障者可以安心進入旅館,廚房或食物叫貨進來時也會需要這種通道
但為什麼不是正門就有坡道? 我相信這是個問題

4. 台灣某些人行道或公園路口等地方讓人詬病的是各種路阻,
對輪椅族來說真的非常苦惱!
首爾市有意思的是:某些地方人行道有欄杆,或是小灌木栽植的設計,
一般而言,我們行動自由組會避開欄杆以便旅行團上車,
反過來想,這算不算路阻呢?

*首爾市內作為徒步區的地方倒是沒有路阻...可以想見啊!

5. 仁川機場有給長輩/孕婦/輪椅族入關的分流入口,還有一般的出境入口
這個台灣倒是沒有.....
還有機場入境的平面轉帶路不知道方不方便輪椅....?

6. BIBAP 拌飯秀的座位區,並沒有身障座位!
欸,這蠻明顯的是當初設計沒有做(爆炸)

7. 在南山韓屋村附近吃飯,
走路移動時我有看到某個地鐵站出口,上有標示輪椅族可另行聯絡站內人員進站
因為韓國大多數地鐵出口都是樓梯-我看到比較多樓梯或電扶梯出口
另外,清溪川的觀覽入口本身是樓梯,不知道會不會造成問題

以上是我去韓國的一些觀察-僅限首爾跟仁川機場
若有機會去釜山/大田/大邱,這些我們再談

星期日, 10月 09, 2016

不只為自己發聲~障礙者權益爭取的那段路(1.5)

*加寫一篇韓國無障礙觀察-出國也順便關心下去,要後補一些東西,
所以有了這篇

今年9月到10月中,我們準備團內分組合唱比賽的時候,
知道合唱團一位朋友受人之託,
翻譯一本回顧英語系國家轉銜議題的專書篇章摘要,
剛好要翻譯那段時間的歷史回顧,內有美國/加拿大/澳洲等國的情況
看到這個,我請他讓我翻一下書,基於好奇

看了那本書第二章之後,想想...
的確台灣是比較知道美國障礙史/圖書館史等等,
美國以外國家無障礙等事的情況就不太清楚了....

美國也有過輪椅族占領華盛頓/舊金山,
就只為了美國衛福部沒有及時簽署復健法504條的前例(詳情)

台灣是有過激烈抗議的前輩啊...

也是肢體不自由組的數學者孫嘉樑,最近也有投書表示一些事
他要找個"個人助理"也麻煩,真無奈啊!

我會知道孫先生,是因以前台灣有出書提某些在自己專業有片天的障礙者專書,
固然我不喜歡這種故事寫的太勵志....
這種情況下,離開出國進修的人不在少數-也包含黃美廉

然後最近還看到ptt身障版有人討論身障就業,就服員可沒有那麼萬能啦,
有些特定的職種確實需要介紹或透過某些單位才有門路,
好比說調音師...這種的都是音樂圈的人才知道(主要是鋼琴老師或者學過的人才知道)
網路上也有人開聯絡方式給人學,但很少有盲友接觸這塊
我想一般這行都是給視覺自由者學,要給盲友學要花更多的時間
但總也得要有門路可問
*台灣視障按摩訓練應該不止一個單位有提供培訓等事,所以就不再細談




星期一, 7月 25, 2016

不只為自己發聲~障礙者權益爭取的那段路(1)

事情的開端,
是2014年有人邀我去柯文哲之公民咖啡館之各種障礙者討論會
所以我去了,看到很多不同的人-有輪椅族(腦性麻痺/脊椎損傷/肌肉萎縮等),
有聽障者,也有隱性障礙組:ADHD過動組衝組常常是遇到才知道;
ASD亞斯肯納各有各的需求訴求-
好比說當事人可要求避免感官超載的措施,
或日間照護設施內有以防衝突的情緒冷靜場所也是需求;
妥瑞症的我也見過(不是在那場活動)
我也曾碰過學障網友-曾經有所交流

大家討論的問題當中,有些項目其實也是長年來所爭取的:
1. 電影院跟電視台可以有事先錄製好的劇情解說嗎?
這可以是手語影片喔!

2. 總統大選辯論之類非常重要的場合,手語翻譯員真的重要,這部分已達成
可是,我們的三金(金曲金馬金鐘)或是韓國的MAMA(唉)還是沒有手語譯員對吧?
還有多數合唱團演出都有字幕,只差手語譯員了(自己團演出差這個,算好解決)
如何訓練更多手語譯員呢? 這還有薪水跟其他問題要解決

3.對於某些人來說,比起能夠結婚獨立,
他們更想要自力協助社區,家人也可以來參觀當訪客。
很多單位都有做這類規劃,但目前都只是小規模的日間照護場所,
然後有這種場所再加上手天使
(性服務,但服務者不是只有提供插入性行為,也能提供其他模式的服務),
對有些障礙者男性來說就足夠了

*台灣現行手天使是只提供障礙者三次服務,為求行文容易理解起見,用這個詞代稱身心障礙性服務加上註解


因為台灣法規關係,性產業是D system地下經濟,普遍也有人口販賣或控制的現象
除了少數外國人來台灣打這種私工,遭宰制者不少
場地也往往沒有無障礙入口等問題(無言)

4. 有沒有給部分特殊障礙者的性教育? -脊椎損傷/肌肉萎縮者的特別缺少
視障者跟聽障者可能也有屬於他們的媒介問題

5.關於ASD,我們台灣譯介國外各類文獻或個人親身經驗回憶錄書籍,
內容是不是一直都少了性權問題,或是給他們在母職父職的協助?
有些人想當太太但不想生小孩,有些人則沒有想過結婚
男生也可能有這種相反情況欸

6. 國內很多音樂與劇場場地,以往設計建造時,
完全沒有無障礙廊道/廁所/坡道或場地可動式座席
後來新設的身障座位,往往都離主要座位太遠
若是家長帶障礙小朋友去看演出,往往會有人擔心不能共享,或者視野真的沒那麼好....
這個問題目前因兩廳院戲劇院大修,有人持續抗爭中
但音樂廳就只能事後彌補了

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台灣碰到,國外很多場地也需要解決相同問題

不知不覺我的眼界開了,也因為這些人的訴求
雖然我是肢體自由組,但也該為其他不同需求者多想一點!

星期二, 2月 09, 2016

美力也是力量~我看喀布爾美容學校

書名: 喀布爾美容學校 (Kabul Beauty school)
出版社: 時報出版
作者: Deborah Rodriguez (由朋友Kristin Ohlson協助寫作)
譯者: 鍾玉玨

這本書其實不是一本小說。

至於她寫的是什麼情況呢--
曾在看林俊穎"焚燒創世紀"一書同時收錄的紅鸞小說,
看到當中敘事女主角提到自己的大阿姨曾經想去學美髮美容,還有婚姻不幸的故事.... 
這讓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種類似的感覺:
原來美容美髮真的是女人世界,如果可開家庭美容院,可以構成女人王國
那是個交換八卦跟出口怨氣的空間
--很多美國電影當中的美容院也給人這種感覺(不是開玩笑)

此外,在追風箏的孩子當中沒有提到的阿富汗多元族裔的情況也登場了!

雖然作者一開始是抱持出逃心態,但在這個過程當中,
她知道原來美容不分國界,是女人的語言、世界跟生財工具
--以前日本也有梳頭工(詳情可參考阿信),後來西方的美髮工具跟技術傳來
現在日本會傳統梳頭的人反而不多...雖然還有這樣的人啦
阿富汗也是一樣

以往阿富汗國王統治時代的女人穿得比較不受限,
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塔利班--這些人也是過度的原教旨主義,
結果她要開班授課也要低調,還換了幾次教室
在混亂而灰塵滿滿的喀布爾,找適合的沙龍地點真的是很麻煩

於是從這個記事回顧書中,我知道了一些事實:
1.阿富汗人其實也會作私密部位除毛,當作是夫妻間的XX暗號
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巴西人會這樣(欸)
2.各國都有家暴男,有時還牽扯到長輩對媳婦的各種...不好待遇,
看到她寫願意收為學生的人的各種背景真是...心痛心疼!
3.不是只有尼泊爾需要緊急備援能源之類的事情
(這是看世界中的日本太太節目知道的-我不是很喜歡緯來日本台給的節目名稱)
阿富汗也有類似的情況....
特別是美系的美容業在燙髮、吹乾頭髮時會需要電力以及沖洗用的水源

書末後記提到有人又舉報店家或美容學校的事情....真是有夠煩
感覺是考驗太多啊!

然而,我知道這本書出版之後有案外案,這是很遺憾的事情
(詳情請見「喀布爾美容學校」主角 控訴遭作者利用這則新聞)
但說真的,向阿富汗這樣一個國家女人們苦處,
怎會是電影可以隨意拍拍,或是短期援助就能給人看見或馬上解決的?
所以這個計畫後來就沒有下文了....
你想幫別人也得要考慮現實狀況;我知道變成各說各話也是很無言啦
我相信當初作者是想幫忙,
但是這也讓我們知道幫助別人之前可能需要搞清楚一些事

追風箏的孩子一書有提到要帶阿富汗難民進美國是很麻煩的事情
那個時候是2000年左右,我們雖不知道作者的故事靈感是怎麼誕生的
同樣的情況在有人出來控訴的時候就真的可見得...我總知道跨國人道協助很不容易!